景博JBO体育-上海队努力抗击泰国联队,期待胜利
太古码头
作者 李桂春
辽河岸边的装卸工聚集在码头等待装卸货物
自清咸丰十一年(1861)营口被迫开港后,英国首先在埠内设立太古轮船公司,并先后修建码头多处,太古码头便是其中之一,于清光绪十六年(1890)修建,其遗址位于胜利街道办事处延风里、原营口市日用塑料厂处,现该厂已不存在。“太古”名词是从英国传来,译音原意为“虎狮”,总号设于英国伦敦。
分为东西两处码头,实际人们通常指的是“太古西码头”。该码头投入资金55万英镑。主要建筑二层红砖楼房,楼下设有地下室,为锅炉用房。该楼坐北面南,石头基础,砖木结构,所用红砖皆从英国运来,建筑造型为英国式样。北临辽河南岸,南接二道街,建筑面积2505平方米,占地面积6050平方米,左右护岸延长247米,还有码头工地和仓库各一处。码头沿河排列,以美国松木桩夯实。
太古码头停泊船只均为英国轮船,可通往上海、天津、香港及英国等地。当时经理由英国籍的一个遗孀担任,聘用中国人协理事务。九一八事变后,英籍经理回国,由中国人代任经理,当时业务处于半停顿状态。据史料记载: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该公司财产连同码头被日本人冻结。“九三”胜利后复业,将公司房产、仓库、码头租给华东贸易行。
传说:太古轮船公司当时有轮船99艘,每当增加到100艘时便沉没一只,始终如此。有人说英国人侵占营口是达不到最后目的的。实际上据史料介绍,太古轮船公司有轮船13艘,其中有新福号、福泰号、德安号、海光号等。从码头装运出口的货物有药材、煤炭、杂粮,而进口的货物有白面、日用品、煤油等都是些本国过剩的产品。
太古轮船公司招收的工人最多时达300余人。九一八事变后,日本人接收码头,对码头工人进行剥削和欺压,工人每天干十来个小时的活,收入却很少,而且又被把头、班头、管账先生克扣。开资时不给现金,而只发给折合成价格的粮食票,当工人用钱时,拿粮食票兑换现金可又低于现金。码头作业条件十分艰苦,而且设施也很简陋,时常出事。有一年入冬辽河将要封冻时,工人们装卸货物,船与码头中间由浮桥板相接,桥板宽只有一尺左右,一走三晃,嘴里还叼着“筹”(用来计算数字的凭证,用竹子或木条做成)。由于货物太重,桥板不牢固,工人们脚下没踩稳,连人带货一齐掉到冰冷的水中。20世纪20年代末期,太古码头曾是中共营口地下党的宣传活动点。1928年6月,中共满洲省委派邹立孟到营口开展党的地下活动,发展党员,组织工会。邹立孟到太古码头后以卖香烟、给工人水喝为掩护,经过他的努力和发动,营口地下党的工作在太古码头展开,码头工人在他的宣传组织下多次罢工并同码头船主进行斗争。
1948年营口解放,太古码头归为公有,工人们成为码头的主人,50年代由盘锦苇场第三分厂(原大洼县辽滨苇场)利用。1993年为原营口市日用塑料厂址,现胜利街道办事处辽河社区境内。
昔日的太古码头现已被修成陡峭的护岸,其楼房建筑便为历史的见证,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如果您对营口的历史文化感兴趣或是手中有相关资料,欢迎您投稿到营口市史志办编辑的《营口春秋》期刊,与我们共同讲述营口的历史故事!
邮箱:yingkouchunqiu@163.com
评论留言
暂时没有留言!